【食用安全】打開白米驚見數百隻穀牛事主求救「仲食唔食得」 專家教天然古法防穀牛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0/12/13 10:36

最後更新: 2020/12/18 11:03

分享:

分享:

打開白米驚見數百隻穀

香港的天氣潮濕,穀類製品一旦貯存不當,容易惹來「蛀米大蟲」。近日有網民發現家中大米存放太久,湧現了大量活生生的穀牛,狀甚恐怖。事主妝上發帖求救,似乎打算趕走穀牛後再食用該包米,惹來網民熱議。

近日有網民於Facebook群組「將軍澳主場」發文,指家中一包米已儲存很久,甫打開即見到「好多黑色一粒粒」,請教網民「仲食唔食得」。其他網民大為驚訝,紛紛指出米袋內的是穀牛,部分人建議整包米棄掉,又指「開都唔會打開,即掉啦!萬一成屋都係牛點搞?」,又指「不要食,生晒谷牛(穀牛),會有好多蟲卵」,又有人建議在室外把米攤開,穀牛自然會走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放蒜頭辣椒入米缸

究竟為何米會出現穀牛?又有何方法預防穀牛?

TOPick曾向香港殺蟲業協會會長蔡炳然查詢,他指大部分穀物在種植時,若果沒有使用大量化學殺蟲藥,往往都會有甲蟲在植物上產卵,常見於大米、意粉等等穀類食品。如果穀物長期處於一個乾燥、真空的環境,蟲卵不會被「活化」。他形容,穀牛只是「蛀米大蟲」,對人體無害,隔走便可;不過,若果穀牛太多,如事主的長通粉一樣,則未免太驚嚇,建議扔掉為妙。

蔡炳然指,穀牛只是「蛀米大蟲」,僅會侵蝕穀物本身,對人體無害,市民在進食穀物時用篩隔走便可,倘若情況如上述網民的駭人,建議扔掉為妙,因穀牛太多很難隔走,且恐有「噏味」。

他坦言,穀牛問題只能防範於未然,事後好難作出補救,因此建議市民購買穀物時應根據進食量而購買,同時亦應將穀物儲存於乾燥及真空的環境,以免屯積太多,穀物受潮時會令穀牛活化。他更向讀者提供兩種古法防穀牛:

其實你放些少蒜頭和辣椒在米缸內,穀牛已經生不到出來。

香港米行商會理事長陳建年表示米商會將食米冷氣儲藏,長期保持恒溫18°C、濕度70%,防止滋生蟲。在香港天氣,尤其踏入潮濕的春季,更易增加穀牛生長,他表示香港家居難以長期24小時開冷氣,可以嘗試用古法儲藏食米,在米缸放蒜頭或生薑,然而未有科學根據。

陳建年建議更重要是留意溫度及濕度,將真空了的食米穀物放在陰涼處,乾燥及真空的環境不利昆蟲生長。當然,有效減少穀物生米蟲,就是食多少買多少,勿過分囤積。

如果買回來的直空包裝袋的白米漏氣,可以嘗試用家用真空袋自行再真空。此外,紅米、糙米等外表有層穀衣,未有經打磨除掉的工序,會比白米更易滋生穀牛,可以將它們貯藏在密實罐,然後放入雪櫃。

Thei食品科學及安全課程特任導師文嘉敏早前接受TOPick訪問時,教授正確保存米的方法。

  • 建議存放於廚房陰涼位置,相對濕度60%以下,溫度為16至18°C的環境。
  • 不要用膠袋或紙皮存放,而要用硬身密封的膠盒,避免昆蟲有機會進入。
  • 不過香港夏天較難出現這種氣候,尤其夏天。若真的沒有適合地方,可考慮放入雪櫃,同樣宜事先用密實盒放入米粒。

穀牛對人畜無害

根據食物環境衛生署資料,穀牛的成蟲和幼蟲都以吃各種穀物維生。雖然穀牛不會傳播疾病,但會蛀食穀物。因此,購買前必須檢視清楚產品 ,確定沒有蟲類後才可倒進容器內儲存。但如其後發現容器內有穀牛滋生或已藏有穀牛,應迅速處理。

該署又指,市民若想繼續保存有米象滋生的穀物,可把有關穀物加熱並維持在60°C一小時,或冷藏在0 °C的環境一星期,便可殺滅不同階段的穀牛;而曾用作存放受污染穀物的櫥櫃或架子亦須以吸塵機徹底清理,並須特別注意裂縫和角位,以免其他食物被污染。
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https://bit.ly/3bebLM2

責任編輯:羅嘉欣